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 94:想要走一条平坦的路,先摆平自我,摆平内心里面的妄想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80905)点击进入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
楞伽经(四)02
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四)02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意思就是:什么都执着那是真的,那是实的,什么都看不开,什么都照不破,什么都放不下,就永远困死愁城当中,这个起愚夫种姓。好,再翻回来,这讲完了一定要把它贯串一遍。

565页,看《楞伽经》经文:彼惑乱者,无外现的相或者境、一切法,彼惑乱的相、境等一切法,倒、不倒的妄想,起二种种性,方便说,依不颠倒,则起圣种姓,依于颠倒,则起愚夫种姓,那么,依不颠倒圣种性,又分成三种分别,谓声闻乘、缘觉乘、佛乘。那么声闻乘跟缘觉乘,各有所着,唯佛不着,云何愚夫妄想起声闻乘种性呢?谓这个声闻,修声闻的人,发现自相、共相都是生灭,这五蕴实在是苦,一定要灭掉它,一定要空掉它,计着五蕴身、万法是实在的,是无常的,这计着就是计着无常,意思就是:计著自相、共相,都是计着于无常法,这无常法一定要把它空掉,所以实在有空的涅槃可以证,因此妄起厌离心,不知道这些计着不可得,这个时候,虽是修学佛道,但是着于无常法,认为那是实有自性,所以,起声闻乘种性,一定要断掉这个妄想或五蕴身,灰身泯智,是名妄想起声闻乘种性。

接下来,就更高一层了,大慧,即彼惑乱妄想,即彼一切见、相境界的惑乱妄想,起缘觉乘种性,这问题出在哪里?问题出在缘觉乘认为因缘是实有法,环境是实实在在的愦闹的地方,是实实在在的闹,静的地方是实实在在的静,不知道闹跟静其实都是尘,不可得,即彼惑乱自相共相,计着因缘为实法,这个自相共相的因缘都是实在的,所以他找个方便修行法,他不亲,就是我不亲近六尘,不造贪瞋痴的恶业,用消极的方式退居到比较安静的地方,问题出在哪里?问题出在计着因缘法为实有,而不知道禅宗里面都叫“六尘不恶,还同正觉。”任何的万缘,任何的外面的因缘,当体就空,所以,六尘不恶,还同正觉,六尘并没有坏,“不恶”就是不是坏,还同正觉,六尘不恶,一样可以让我们我们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嘛,那么,这样计着困缘为实有的,就变成起缘觉乘种性。

所以,他不亲近六尘,计着因缘法为实有,而起缘觉乘种性。什么叫做佛的智者?即彼惑乱法,了知万法当体即空,不二,回归当下,而万法唯心现量,起佛乘种性,谓觉自心现量,了悟万法唯心现量,外面的一切法都空无自性,也不起妄想相,当体即空,当下就真常,也不起能所,不回避,起佛乘种性,是名即彼惑乱。一切的相、境、法,这些惑乱当下都是涅槃,都是毕竟空寂,那么为什么要证得空寂呢?诸行无常是生灭法,生灭灭已寂灭为乐。诸位!只有心入寂灭,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,才有安详,生命才有幸福可建立。我们世间人要建立这个幸福,他总会在某一种状况之下,有钱的时候,你觉得他幸福吗?当他很有钱的时候,不晓得该怎么花,或者我结婚以后,我要过婚姻的美满生活,结婚以后,就不是所想像的。

中国大陆,有一个啊!那个内陆有一个省份啊!一个家族得到一种症,叫做一直挥舞“舞蹈症”,就像跳舞一样,他的大脑~他是从他的祖奶奶传下来的,他那种病症是没有办法的,病症是饭一端起来的时候,这个汤匙一舀他就抖抖抖…到了嘴巴又都抖掉了,然后又站起来,站起来,他站起来的时候,他就一直摇晃、一直摇晃……他完全控制不住,一个家族十四个人有这样子的,一个家族下来,十四个人,有这种叫做“舞蹈症”,跳舞,一直跳、一直跳,一直晃、一直晃,一直晃动、一直晃动……停不下来,停不下来了,那么,病发三年以后,这个家族就会死掉,所以,十四个人有十个人已经死亡,现在剩下四个人,所有的病症一起来就去看医生,去看医生,医生统统束手无策,这个湖北的医生统统没办法,什么大医院、什么名医,他就是没办法,什么药、针灸……他就是没办法,因为大脑一直萎缩,一直萎缩,大脑一直萎缩,那脑部一直萎缩,这肌肉完全没有办法控制,一直发抖、一直发抖,没办法坐下来吃一餐的,饭在这个地方,就一直晃,饭就放在旁边,吃不到喔,饭就放在前面喔,他就是吃不到,他就是一直晃、一直晃...要吃一个、要喝一杯水的时候,要喝大悲咒水,如果给他加持大悲咒水,拿到手中,空了,流掉了,剩下四个,那其中有一个考上湖北医学院,这个姑娘很行,可是现在开始病,又病发了,十四个人,死了十个,剩下四个,所有的什么堂哥、堂姊啊,爸爸、叔叔、姑姑,统统是这样的病,这样为什么要结婚?小时候看,完全正常,完全都是正常,你就知道啊,说:修学佛道,要体证到这个毕竟空寂啊,还得要有健康的身体,才有办法,单单这个家族,十四个人,花钱花到倾家荡产,还是没办法治疗,到今天为止,还是没办法。是名即彼惑乱,一切法毕竟空寂,起佛乘种性。

又种种事性,凡夫惑想,起愚夫种性。又于彼惑乱之法,妄见种种的事、种种之性,事之性,误认为实有,误认为实有,就什么事都执着,执着一一其性,万法都是这样,决定是实有,决定是如此,决定是不异,因此那种众生的根深蒂固的着为实有的外境,很难去突破它,这个众生只要一落入那一种执着,你就很难去教化他,所以师父呢,比较喜欢那个从来没有落入某一个知见的,某一个道场的,或者自己认为善知识的,执着那种,那个就比较不好教,如果是初学佛法的呢?唉,什么都没有,这个就比较好雕塑,那个卡在某一种东西、知见里面,教不来,他认为那个是对的,一辈子掉进去那个陷阱,现在的末法,大家都说大家是佛,每一个人都是证得无上涅槃,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法是无上,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真正的最上最究竟的呢?这就变成要看那个人,有没有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或者自己能够判断,善知识也不能一直吹嘘,说我这里讲的就是究竟,你自己去分辨。

所以很多人Email过来,他就叫师父,要落入那某一种陷阱,师父,你认为某某法师怎么样?某某道场怎么样?某某宗派怎么样?我就跟他这样回答,我的答案很简单,我们给一个尊重,我没有意见,我也不会有种种的看法,为什么?师父如果回答有意见,他就会拿这个师父所回答的去攻击他,去攻击另外一个法师,会去攻击另外一个法师啊,现在很多人都会以师父所讲的为标准,你看,人家慧律法师讲的,这样就是不行,这样就是不对,你们这个邪魔是外道...什么人...到处都是得罪,那么,到最后,最后箭头就会向着师父,所以这个回答,那个Email还真不是简单的,所以我没意见,我也没有看法。接下来,这个时候起愚夫的种姓,看注释:

【注释】“彼惑乱者,倒不倒妄想,起二种种性”:若于彼惑乱之法,而生颠倒与不颠倒之妄想,则能生起二种种性。“圣种性者,三种差别”:圣种性之所以有三种差别者,因为《金刚经》云(说):“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,而有差别”这句话没有几个人能够解读得出来,你看了,很简单啊,为什么这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?因为无为法是究竟,而现有差别是因为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所悟的不够究竟,所以究竟法是无为法,没有差别,但是都证得空性,但是有没有究竟呢?因为无为法就是平等无有差别,而因为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所证的境界,层次不一样,而有差别,虽然都证得无为法,却是究竟跟不究竟,以智有别,所以故所证境就有差别。亦即(也就是),法原是一真,这“一真”就是绝待,《华严经》讲的“海印三昧”,那么《法华经》讲的,“实相,无相,无不相。”那么唯识学讲的,“大圆镜智”,那么天台宗讲的,“即空、即假、即中”,净土讲的,“理一心不乱”,所以这些其实都是一样,禅宗讲的就是“即心即佛”,戒律里面讲就是“得戒体”,得到佛的戒体,见有异故。

“自共相计著,起声闻乘种性”:谓由于对彼惑乱之五蕴等诸法,起自相、共相实空之妄想计著,因而妄起厌离,则能生起声闻乘种性。“即彼惑乱自共相,不亲计著,起缘觉乘种性”:谓即彼惑乱之法,观察其自相,共相,知为缘所起,无有自性,然未了众缘本身亦(也是)本空寂(无自性),故(所以)他不亲近六尘之境,而计著因缘为实有,如是则能生起缘觉乘种性。“觉自心现量,外性非性;不妄想相”:觉知一切法皆为自心所现之量,一切外法之性非有自性,而不妄想分别是等诸相。“又种种事性”:又,于彼惑乱之法,妄见种种事物之性为实有。诸位,妄见种种事为实有,就有惑乱想,就会产生惑乱,着有、着无为实境,只要少许的,所以释迦牟尼佛无量劫来修的证得无所得,所以燃灯佛才把这个法传给释迦牟尼佛,将来成佛号释迦牟尼,有所得,就永远不能成佛,所以着境以为实,这个人一辈子都没办法修行。

“凡夫惑相,起愚夫种性”:凡夫如是迷惑妄想,于种种事物,随事执著其性,谓决定如是,决定不异,没得商量啦,没得商量,有其实性,如是则起愚夫种性。诸位,众生哪,你就知道众生这个一烦恼起来,一烦恼起来是失控的,学佛,除非他达到了究竟,究竟义,否则学佛的人,对他所学的也执为殊胜,这个就是对法上的执着,不晓得他执着的这个法,仍然是空无自性,所以真正了悟诸法空无自性的人,他有绝对的包容,绝对的宽恕,同时绝对的智慧,契入绝对的无诤,所以六祖讲,诤于道相违,就是真的是这样子,“诤”就是辩论的意思,“诤”不是斗争那个“争”,是左边加上言字旁那个“诤”,“诤”就是我们今天辩得面红耳赤,大家都不好过,夫妻之间其实只是一件小事而已,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,可是为了孩子的教育,经济要好,家庭怎么来过日子?就有自己的看法,容忍不下,其实很多的婚姻的不幸,都只是为了一件小事而已,只是放不下那个面子跟个性,其实只是一件小事,夫妻就离婚了,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的将来,变成了单亲的家庭,修学佛道也是,师徒之间有时候吵得不可开交,那我这里很简单啊,我这里不会跟徒弟吵,我都跟徒弟讲得很清楚,你跟我的法相应,我们就有师徒之缘,法无恩怨,缘有深跟浅啊,你认为师父讲的法很相应,那么,你就坐在台下,好好地听师父开示,那么我们师徒之间有深厚的无量劫来结的善缘,师父欢喜,那你也很赞叹上人,要真的没有缘,大门开开,那来跟去,法本来就没有来去的,我让你很自在的。

所以跟着我出家的徒弟或者来这里依止的,我给他非常非常大的空间,我不会找他麻烦,也不会找他啰里啰嗦,生死是自己的问题,我这里有慈悲,然后有原则,有原则就一定有慈悲,我这里只有一条戒律,什么事情不要太过分,如果让我的脸正色起来,这一句是说笑的啦,讲笑话啦,唉,讲笑话,唉,大家不好看,对不对?因为师父要维持整个道场,所以什么事不要太过分,在家居士也是这样子,与其你来这里发心跟人家吵架,你干脆不要来,常常看到那个厨房大小声,你这样发心,所有的功德都那一只嘴巴花完了,你来发心干什么?人有一个妄执,总是久了以后就倚老卖老,这样不行的,修学佛道是要用绝对的宽容,来累积无量的功德嘛,诸位,煮饭也是修行啊,你在这里厨房跟人家无诤,你个人融入这个团体,你就是修行人,真正一个修行人,不是团体来显示我个人的超越的存在,而是我个人能够融入这个团体,这是真的修行人,不要凸显自己,团体里面把所有的荣耀统统分享,彼此之间有更宽广的角度来解读每一个人的立场,那这个就是有智慧的人。

所以这个义工经过教化以后,到哪里做得再辛苦都无诤,这个就是师父的愿力,教化是很重要的,释迦牟尼佛一辈子做什么工作?就是觉性的教育,说佛陀是实践家,同时是大教育家,有教无类,因材施教,这一句话刚好用在佛陀,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,那么辛苦坐在这里,我们任凭习气压过自己理性跟智慧,任何一个人讲你,你都不听,老是用个性在做事情,那我请问你,你来这里做什么?你来到这里不获得了解脱,不获得了自在,你得到那一点虚伪的荣耀,看起来你比别人行,那么你这个义工有什么意义?没有意义啊,“义”就是没有条件啊,你没有条件的奉献叫做“义工”,一样,没有条件就是无所得,就是佛的心,义工用的是佛的心,做到死,你也不会累啊,那有说做一个义工吵成一团?没看过这种义工,这个事情决定这样子,决定,没得商量,有其实自性,如是就起愚夫的种姓,你永远做凡夫,不能超越,有时候我看到那义工大小声,两个人在那边吵架,唉,我走过去,我想说我是住持,我是最大的,我都没有什么声,这人怎么会这么大声呢?在这里,住持最大哩,这里,住持最大的呢,我都没有什么声音,他的声音比我大,所以我们来想想看,来这里发心做义工、工作人员,唉呀,我们这里有上人在,我们尊重一下常住啊,这样大小声不好,不好喔,吵成一团,只是一件小事情吵成一团,不过现在可好了,经过了教育以后,哎呀,外面的人都说,喔,法师,我觉得你们这些义工啊,素质、水平都很了不起,非常了不起,那我听了也很安慰,但我也跟他说,他们吵架的画面,你没看见而已,他说:蛤,真的?真的。

【义贯】若于“彼惑乱者”(惑乱之法),而生颠“倒”与“不”颠“倒”之“妄想”分别,则能生“起二种种性,谓”依不颠倒见而起之“圣种性,以及”依于颠倒见而起之“愚夫种性。”所谓“圣种性者,”又有“三种分别,谓声闻乘”种性、“缘觉乘”种性、及“佛乘”种性。“云何”为由“愚夫”之“妄想”分别彼惑乱法,而能生“起声闻乘种性?谓”由于对彼惑乱之五蕴等法,起“自”相、“共相”为实空之妄想“计著”,因为它是生灭,我一定要把它空掉,因而妄起厌离,则能生“起声闻乘种性。是名”由:“妄想”计著而“起声闻乘种性。大慧,”云何为“即”于“彼惑乱”之法,作“妄想”分别,而能生“起缘觉乘种性?谓即彼惑乱”之法,观察其“自”相、“共相”,知为众缘所起,无有自性,然未了因缘本空,故(所以)“不亲”近六尘之境,“计著”因缘为实有,则能生“起缘觉乘种性。云何”为“智者即”于“彼惑乱”之法,善分别,而能生“起佛乘种性?谓觉”知一切法唯是“自心”所“现”之“量”,一切“外性”“外性”就是外法之性,就是外境的意思,则一切外性,就是一切外境,皆“非”有自“性”,因而“不妄想”分别是等诸“相”为有、为无,离于有无妄想,则能生“起佛乘种性,是名”为“即彼惑乱”之法,而“起佛乘种性。又,”于彼惑乱之法,妄见“种种事”物之“性”为实有,执著其一一性为决定如是、决定不异;“凡夫”如是迷“惑”妄“想”执著,则能生“起愚夫种性”。

【彼非有事,非无事,是名种性义。】

“彼”就是彼惑乱法,这是衔接前面来讲的,“彼”就是彼惑乱法,“非有事”,非有真实之事,也就是彼惑乱法其实是空无自性,彼惑乱法非真有其事,叫做“非有实事”,意思就是“无”,亦非无事,也不能说没有缘起的假相之事,但是呢,因为惑体本来就是离念,离于有跟无等这些念头,是故能得种性之义,意思就是是故得名为能起种姓之义,能起圣种姓或者是愚夫种姓,现在就是看你的境界了,诸位,你起无所住的智慧心,你就是圣种姓,你起有所执着,那么,就是愚夫种姓,什么都看不开,愚夫种姓,什么都百般计较,愚夫种姓,什么都着相,愚夫种姓,什么都耿耿于怀,愚夫种姓,什么都大小声,愚夫种姓,这样,什么都在想当老大,不懂得老二哲学,就是愚夫种姓,什么是圣种姓?肯看得开,是圣人种姓,肯无念、无相、无住,是圣人种姓,肯包容,是圣人种姓,肯宽恕,是圣人种姓,给人希望,给人方便,是圣人的种姓,了解诸法毕竟空寂,是圣人的种姓,契入生灭,是凡夫种姓,契入不生不灭,执着生灭是愚夫种姓,契入不生不灭是圣种姓,圣人种姓,不着空,不着有,也不着中道,一切无所住,现在是圣人?凡夫?唯是一心作,看你要动什么念头,看得开,就是圣种姓,看不开,就是愚痴种姓,继续轮回,继续轮回……

所以我们就晓得,诸位,世间的学问,我去台大上课,跟他们讲,今天我们讲的这个禅,无关于学历,无关于文字,不管你读到小学、博士,今天讲的这个禅,“禅”一般来讲,“禅”翻译成Meditation是不对的,Meditation本身叫做“打坐”,其实“坐”不一定是“禅”,“禅”不一定是“坐”,而我们一般,你到美国,去跟美国人谈,Meditation那就是禅坐,认为坐在那边叫做“禅”,这是完全误会我们佛教的智慧,完全误会。好了,那么要起圣种姓,或者起愚夫种姓,就是你有权利选择,所以你有权利选择你的前途,你有权利选择你要做佛、还是做众生,都是由你那一颗心在决定的,有一个人,他说:师父,我很懒惰呢,该怎么办呢?我说:那就放着等死吧,我就想精进,精进的时候,很奇怪喔,我只要一看到你那个《六祖坛经》,看到你讲的《楞严经》,就打哈欠,啊…就睡着,我说:喔,听师父的课能睡着,也没几个,你是属于那种特殊的,特殊的根器喔,不简单喔,人家都听得笑呵呵,只有你能睡得着,唉,就是嘛,很奇怪喔,当我还没有看的时候,我精神百倍喔,但是我一看的时候,看师父的光盘,就入睡禅三昧定,这个也很难喔,每一个人的因缘业力不一样。

【注释】“彼非有事,非无事”:“彼”,是指惑乱之妄法。谓彼妄法,非有实事,非无实事。亦即(也就是),非有非无,以“有”“无”为念,而惑体离念,故非有无。“是名种性义”:是故得名为能起种性之义。【义贯】而“彼”惑乱之妄法,“非有”实“事”,亦“非无”实“事”,以惑体离念,故离有无等念,“是”故得“名”为能起“种性”之“义”。

接下来这一段,是答妄念,答妄体离念,然后,全体当下就是真实。【大慧,即彼惑乱,不妄想,诸圣心意意识,过习气自性法转变性,是名为如,是故说如离心。我说此句,显示离想,即说离一切想。】这一段是修行的关键跟重点,成佛的重点,这一句,大陆说“重点大学”,重点大学啦,我们台湾说“名校”,这个就是这一部经非常重要的,你想要成佛在这一段这几个字,你就要好好地深深体会。

说:大慧,“即”就是于,于彼外境所现的惑乱之法,你只要稳住自己,心如如不动,不起妄想,不妄想就是不起妄想,不动念,保持心如如不动,离相,诸圣人心、意、意识,心、意、意识就是现行的习气,圣人可以转变现行的习气的意思,无量劫来的,“过”就是过恶,“习气”就是种子习气,诸圣心能够转变心、意、意识,诸圣就是诸佛,这些修行大圣人,那么心、意、意识就是八识,就是现行的习气,过恶习气就是种子习气,无量劫来存在的种子习气,这种自性,自性就是存在的,法转变其妄想性,转变性,诸位,转变,这个“变”底下转变“其妄想变为真如性”,这几个字补进去,就完全看得懂,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,大慧,于彼惑乱不起妄想,诸圣人能够改变现行的习气,所谓的心、意、意识,也能够改变过去过恶的种子习气,自性彻底地改变转变其妄想变为真如性,是名为如,是名此妄法当下就是真如,是名为如,这个还得回归到不二法门,是名此妄法,就是惑乱法,是名此惑乱法当下就是真如,因为它文字太简单了。

是故说如离心,所以我所说的真如的心性,“离”上面加一个“本”,根本的“本”,本离于心,这个心指八识,指心、意、意识,所以是故说真如之体,本离于八识的妄心,所以我释迦牟尼才说此句,“句”就是真如之句,这补三个字,我说此“真如之”句,我讲到真如这个句子,重点在哪里?重点要显示“离一切妄想”,“离想”就是离一切妄想,只要着境以为实,有少法可得,统统妄想,那么我们一辈子所过的日子,彻底契入真如的本心,那就知道,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,彻底没有意见,有意见就是妄想,就是头上安头啰,所以显示离一切妄想。即说离一切心想,离一切心想,就是离种种的妄念,所以修学佛道在哪里呢?修学佛道在离妄,诸位,达妄体本空,能够离念就全妄,就是真如,说:达妄本空,知真本有,达到所有的妄体是离一切生灭,妄体本空,所以离一切能所的对立,当下就是真心。

整句我把它贯串一下:说:大慧,注意听!于彼惑乱法,所现的一切法的外境、外相、种种的知见,着有见、无见,这些惑乱法,只要你记得放下,不起妄想,不起颠倒的有无见,那么诸圣人就能够远离,怎么样?现行的习气的心、意、意识,也可以远离,可以改变过恶,无量劫来所囤积的习气,就是种子习气,这种自性法能转变它的妄想,变为真如之性,这个叫做变性,是名此惑乱法这个妄法,当下就是所谓的真如,真如不必着,放下就是,歇即是菩提,是故为如,是故说真如之体本离于八识的妄心。我所说的这一句真如的句子,是为了要显示离一切妄想,也就是离一切妄想,离一切妄念,这个就是“真如”。 

【注释】“即彼惑乱不妄想”:即者,就是近也,于也。谓圣人深入彼惑乱之法,观察而不起妄想计著。左边接下来这一段,非常、非常的重要,就是成佛的关键。“诸圣心意意识,过习气自性法转变性”:想成佛,这一段就得搞懂,想要抓到修行的根本,抓到重点,这一段就是最重要的,“诸圣心意意识,过习气自性法转变性”“心意意识”,即(也就是)现行之八识。“过习气自性法”,为根本无明之诸过恶习气,亦即(也就是)种子习气。此谓诸圣人因于妄法不分别,用智慧不分别,本性本来就是平等,用这种般若智慧,起不分别智,“不分别”是一种智慧,不是一种白痴喔,故能转变八识之现行习气,以及根本无明之诸过恶种子习气自性之法。“转变性”,为转变其性。这是由于有“妄本离念,离念就全部的念~即(就是)真”实之念之(的)理由,所以诸圣者以现量真智,达妄体离念,全体即真,故即(也就是)将妄想自性,转变为真如自性,诸位,把水波静下来,水波全波就是水,妄想自性就是波浪,转变为真如自性,就是全部就是水,水所全部幻化出来的波浪,就是妄想自性,妄想自性回归到不生不灭的真如的水,其实妄想自性并没有增减,真如自性也没有增减,只是妄动和不妄动,并非离妄法之外,别有真如之性。并不是离于水以外,不是说离于水波以外,另外有水性,没有的,波就是水,水就是波,易言之,即(就是)但转自心妄想,不转外境。

所以,经典里面讲,你不可能改变全世界每一个环境变成平坦,想要走一条平坦的路,先摆平自我,摆平内心里面的妄想,佛陀说:摆平自心的妄想,全世界就平,无法不平,所以你不要摆平外面,要摆平自己内心的妄心,所以圣人摆平自我,凡夫摆平别人,为什么统领百万大军的常胜军并不伟大?而一个能够降服自我的人,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?因为他的敌人是自己啊,可以统领百万大军的,像罗马大军啊,十字军东征,那么可以打败对方,但是呢,打不败自己啊,释迦牟尼佛所发现的真理,刚好相反了,能够统领百万大军战无不胜的并不伟大,这个人、这个大将军并不伟大,一个人,能够降伏自我的人,这个人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,也就是:转自心妄想,不要转这个外境,外境任其来来去去、生生灭灭、缘起缘灭,其实不关我们的事,以外境本如故,为什么外境本如?不落有无,当然是本无嘛,只是自心妄想,故所见全妄,而境本无殊。

在这里还得要补充一下,“共业所感”跟“别业所感”,如果~诸位,我们一个人成佛,有没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?没有办法,为什么?因为无量无边~我们七十亿的人口来讨论,我们七十亿的人口,比如说,假设说我成佛了,我这一分,七十亿分之一的人成佛,能不能改变这个世间的正报跟依报?没有办法,因为是共业所感的世间,所以佛没有办法改变共业所感的世间,也没有办法阻止琉璃王去杀这个释迦族,所以有的人说:世界末日到了,大家念念经看看,念念佛不要杀生,吃吃素。诸位,这个是一种理想,是一种善的心、善的愿,我们随喜赞叹就好,但是很难,你这么有办法少数几个人念念经,有办法改变七十亿共业所感的世间?那我们讲说我们只能尽力,能不能改变,还不一定有办法改变它,我们只能尽力,那么全世界的人行善、学佛,有没有办法改变改变整个地球?就有办法,就有办法了,全世界的人好好地彻底成学佛,大家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就有良心了,有了良心就不会废水的污染排出去了,就不会工业革命以后,我们增加......一直增加CO2,CO2就全球暖化,全球暖化的最大杀手,就是CO2的排放量,再来,CO2的排放量,再来就是溶解南北两极的冰帽,溶解南北两极的冰帽太阳光一照射,没有白色的冰永冻层,这些冰帽没办法反光,没有办法,就直接吸热,那地球,就越来越热,越来越热,把百千万年累积的这些冰河,全部由光线一照,碎了,又流到大海,比我们想象的更快。

所以,说实在话,我们人类越聪明,我们就死得越快,因为它不是智慧,这样你听懂吗?人类越聪明,我们整个人类就死得更快,因为你所发明的,会伤害到自己这个地球,伤害到这个地球,因此我们自以为对的事情,在圣人看来,是不对的,像氟氯碳化物,十九世纪发明这个氟氯碳化物,这个氟氯碳化物的用途就多了,这氟氯碳化物,包括我们清洁剂啊,包括洗碗精啊,包括这些石油的提炼,或者这一些所有的工业用的氟氯碳化物,结果这个氟氯碳化物用完了,冒上去的破坏臭氧层,破坏这个臭氧层,在十九世纪得到全世界的最大的发明奖,就是氟氯碳化物,结果是杀手,臭氧层的杀手,O3,所以你说科学家,我们要感谢科学家?还是要感叹他呢?他让我们的生活脚步更近,更平稳,更舒适,我们感谢科学家,但是,他所发明的东西也更残忍,像现在的武器啊,所以佛法它是一种心灵的导师,是灵魂之窗,它不一样,建设是硬道理,文化是软实力,一个国家需要靠武力来维持这个国家,但是最大的武力是文化,文化是整个国家的灵魂,中国文化是最好的了,五千年的文化,所以如果党的高层,能够体认到这一点,文化是国家的灵魂,这个国家有希望。

“是名为如”:是名此妄法为真如。《起信论》云(这么说):“一切诸法,从本以来,离言说相,离心缘相等,故名真如。”唐译此句作;“即说此妄名为真如。”魏译作:“是故圣人转彼迷惑法,名为真如。”“是故说如离心”:“心”,就是指心意意识。是故说真如之法,本离于心意意识。此句结论说:如体离念。“我说此句,显示离想”:“想”,即(就)是念。谓我(佛)为什么说此真如之(的)句子,是为显示真如法体,本离于心想、心念。心想、心念就是妄想、妄念。“即说离一切想”:若说离想者,即(就)是说离于倒、非倒等一切想、一切念。所以《大乘起信论》里面有讲,我们法体离念,是法界一总相,我们的体性本离于妄想妄念的,我们众生就是离不掉。

【义贯】“大慧,”圣人“即”(体入)于“彼惑乱”之妄法,观察而“不”起“妄想”分别,是故“诸圣”智者,能令“心意意识” (八识)之现行习气,以及根本无明之诸“过”恶种子“习气自性法,转变”其妄想“性”,而为真如,在座诸位!如果你懂得这一句,你就抓到三藏十二部的重点的重点,重点的重点,转变其妄想性而为真如,“是”故“名”此妄法“为”真“如。是故说”真“如离”于“心”意意识。“我说此”真如之“句”,是为明白“显示”真如法体,本来就“离”于心之“想”、念。若说离于心想,“即”是“说”悉“离”于倒非倒等“一切想”、一切念,是故真如为离念境界。【诠论】佛在前面说:“一切自性习气、藏意意识见习转变,名为涅槃。”此处则说:“诸圣心意意识、过习气自性法转变,是名为如。”所转变者都一样,只是前面称为涅槃,后面称为真如。这可以证知佛在前面说涅槃与真如等,实在是一体而异名。

571页。【大慧白佛言:世尊,惑乱为有、为无?佛告大慧:如幻,无计著相。若惑乱有计著相者,计著性不可灭,缘起应如外道说因缘生法。】

说:大慧白佛言:世尊,这个惑乱法,到底要列为有?还是列为无呢?我们应当怎么来看待这个惑乱法呢?佛告大慧:如幻,无计著相。惑乱法也不可以说有,也不可以说无,若惑乱法计着这个相,有计著相者,计着有或者是无,那就麻烦了,就是变成有实法可得,有实自性了,若惑乱法着有或者着无,就变成了有实法可得了,那么这个计著性,外在的一切法计着实有,那么不可灭,这因为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,那么就没办法灭了,实有法,你怎么灭呢?因为空无自性,你才能够转嘛,所以说,计着性就不可灭,那么计着性不可灭,就变成外道了,外道,上帝就没办法灭它,外道所创造出来的,生生灭灭的因缘生法的这个世间,而上帝不可灭,那么如来所说的缘起法,空无自性的法,就变成落入外道的因缘生法了,外道所说的所有的万法,因缘生法都是大梵天、大自在天所创造的,都是神性、冥性、冥谛所创造的,就跟外道法讲的,有能生的上帝,有能生的外道诸天,而所生的因缘法,是外道神我所生的,那就变成了灭不了了,这实有生,实有能生和实有所生,而佛讲,能生是妄,所生还是妄。

整句贯串一下,说:大慧白佛言:世尊,惑乱法到底是有?还是无呢?佛告大慧:惑乱法本身就是如幻,空无自性,无可计著之相。若惑乱法把它计着为实有法,那就麻烦了,这个计著之性就没办法,因为有实自性就不可灭,因为有其自性,所以就没办法灭,那么这样没办法灭,则如来所说的缘起法,就会跟外道一样,外道也说大梵天创造出来的,因缘法所生,而大梵天不被灭掉,变成实有自性就不能灭,所以如来所说的缘起法,就跟外道讲的因缘法一样的道理,变成有一种东西是不可灭的,因为有实自性。

【注释】“惑乱为有、为无”:因为前面说妄法,凡愚见有,圣智见无;又说妄法即(就)是真常。大慧菩萨之意为:既然妄法是真常,则此妄法,是真的如凡夫所见之有,还是真的如圣智所见的无呢?“如幻,无计著相”:谓缘生诸法犹如幻化,实无“有、无”计著之相,即非可计著性。不可计着有,也不可计着无,计着有,是惑乱,计着无,还是惑乱。“若惑乱有计著相者,计著性不可灭”:“计著性”就是指能计著之心性。此谓:计着之心性,就简单讲,就是自性见,落入自性见,此谓:若惑乱体中实含有可计著之相者,则能计著之(这个)心性应(就)不可(没办法)转灭,以其为实有故。没办法转灭,你怎么有办法转凡成圣?你怎么有办法转烦恼成菩提呢?所以师父告诉你,圆觉自性,本来就空无自性,由于一切法无常,所以佛性是无常法,为什么?无常法,它才能空无自性,空无自性才能够转变,这里讲的“无常”跟二乘人计着的“无常”是不一样的,所以,佛性非常、非无常,就是这个道理,为什么佛性是无常?因为佛性是空无自性,所以是无常,无常,空无自性,才有办法转变,如果说:我们佛性是常,那有其自性,你有办法转变吗计著之心性若不能转、不能灭,则无人能证真如、菩提涅槃。

没有办法转凡成圣啊!(若惑乱之体为可计著相,亦即(也就是)为实有或实无,则依之而起计著之心性,亦(也)必实有;若心性是实有者(的话),则(一)定不可灭)。那么烦恼就断不了啰,那么烦恼断不了,诸位,我们生命当中有一种东西,叫做“暂时的安慰”,就是忘记,忘记,人还好有一种忘记的性,譬如说,十年前,那一个人得罪你了,你经过十年后,慢慢慢慢会忘记,会忘记,忘记……因为他没有证得空性,所以用时间来弥补心中的痛,所以,哲学家说,当你目前没办法解决的事情,就交给伟大的时间,也只有时间可以解决你现在内心的毛病,最痛苦的事情,因为现在一谈起来,就对着干,就会死人,现在,既然没办法谈,各坚持立场,就暂时交给时间。

所以,哲学家说,把最困难的事,就交给时间,就慢慢去磨,去忘,要不然,没办法解决,这个叫做没有证得空性的人,一种安慰奖,所以我们人有这个忘记的性,不算是不好,但是也不见得很好,讲了以后,佛法什么都忘,讲不出所以然,那这个就不好,但是那个仇恨常常忘,这个就好,所以哪一个得罪你?我忘了呢,那个就是好事,现在人刚好颠倒,讲佛法,唉,忘了呢,十年前哪个人对不起你,我还记得啊,怎么会忘?一辈子都恨他,唉,真是糟糕了,这刚好颠倒,这刚好相反过来,所以说,这个众生那个恨,很难去消弭它,然今知惑体非有,故依之而起计著之心性,亦非有(亦即(也就是),所计著非有,则能计著亦(也)非实有),以非实有,故(所以)可以转动、可以灭。因此可以转凡成圣,可以转这个烦恼成菩提,可以转识成智,以今见心性实可转灭,而证得真如,所以万法空无自性,才有办法转动,空无自性,就是无常,万法如果有常,那么就死守实自性,就转动不了,故(所以)可以证知能计著之心性、以及所计著之惑体,俱非实有。

“缘起应如外道说因缘生法”:谓能计著之心性以及所计著之惑体之性,若为实有或者实无,则如来所说缘起之法一样,应如外道所说之(的)由作者因缘所生之法一样,有能创造者,还有因缘被所创造,但是能造的这个上帝、大梵天是不被所消灭的,不会灭的,一样,落入断见或者是常见,为断、为常。

【义贯】“大慧白佛言:世尊,惑乱”之妄法既为真常之性,到底是“为有、为无?佛告大慧:”缘生诸法犹“如幻”化,实“无”可“计著”之“相”,非可计著为有或者是无。有见跟无见都是生灭,落入有、落入无都是外道知见,“若惑乱”体中实含“有”可“计著”之“相者,”则依之而起的能“计著”之心“性”就坚固不坏,应(就)“不可灭”、意思就是,有坚固之相,就有坚固的执着性,那么,不可灭,不可灭,就完了,不能成佛了,恨就不只是一辈子啊,生生世世,因为不可灭,那么就永远恨到底了,贪嗔痴永远转不了,“不可灭”,不可转,以皆为实有故。所以万法皆空无自性,才能成佛,如是则如来所说“缘起”之法,则“应如外道”所“说”之由作者等“因缘”所“生”之“法”一样,而作者不被灭掉,作者永远存在,就变成外道的落入断见或者是常见,为断为常。

572页。【大慧白佛言:世尊,若惑乱如幻者,复当与余惑作因。佛告大慧:非幻惑因,不起过故。大慧,幻不起过,无有妄想。大慧,幻者,从他明处生,非自妄想过习气处生,是故不起过。大慧,此是愚夫心惑计著,非圣贤也。】

说:大慧白佛言,说:世尊,如果惑乱法是如幻的,是如幻的话,那么请问世尊,这个如幻的惑乱法,复当与余惑,就是接下来的妄惑,“作因”就是生因,就是惑乱会生出惑乱法的意思,复当,会不会接着跟惑乱法来做为其他惑乱法的生因?也就是:前面所说的惑乱如幻,这个惑乱会不会变做其他的妄惑的生因?也就是:更生种种的惑乱之法,惑乱继续生出惑乱。佛告大慧:非幻惑因,并非如幻的惑乱法是其他余惑的生起之因,并不是这个意思,也不是这样子,为什么?惑乱法的本身并不起过故。“不起过”就是惑乱法本身是没有妄想的,钱,钱有妄想吗?有见、无见是来自于妄想,所以惑乱法的本身并不起过故。说:大慧,幻法本身并不起过,并没有起种种的过失,幻法的本身,如幻的本身并没有妄想。这些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本身有妄想吗?没有,妄想来自于一颗贪婪无明的心,所以如幻的惑乱,本来就不起种种的过失,因为如幻的本身并没有任何的妄想。

大慧,如幻者,也就是外面的一切法,如幻者,一切外法都是如幻,从他明处生,在前面讲的,从五明咒术生,那么,五明咒术就是,用我们今天来讲的,叫做“如幻的外境”,“用五明咒术生”你听起来很陌生,你用“如幻的外境生”,这比较容易了解,“如幻”是什么呢?如幻的外面的一切诸法,怎么样?从他五明咒术生,也就是从如幻的外境而生起,非自妄想过习气处生,并不是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妄想,那一种过恶习气而生起的,是故不起过。是故这个幻,如幻的幻事,缘起的、如幻的幻事本身并没有起种种的过失,因为幻事本身并不起妄想跟分别的过失,问题在你的心,所以大慧,如果分别幻事而起种种的过失,这个是愚夫,问题出现在自己的妄心迷惑计着为实有法,这不是圣贤的人的心。

整句贯串起来:是说:大慧白佛言:说:世尊,若惑乱法如幻的话,那么这些如幻的惑乱法,会不会继续复当与余惑生起之因,而继续生诸惑乱之法?佛告大慧:并不是如幻的惑乱法为其他惑乱继续生起之因,为什么?不起过故。因为惑乱法本身离有、离无,所以也不会起种种的过失,大慧,幻不起过,幻本身并不起种种的过失,无有妄想。因为幻本身就没有任何的妄想,妄想来自于自己的心,大慧,如幻者,外面一切诸法,如幻的外境所生起,然后呢?不是从自心妄想过恶习气生起来的,所以我们幻事的本身,绝对不会起妄想、分别的种种过失,过失在妄想,不是幻事的本身。大慧,如果分别这些缘起的如幻的事相,而起种种的过恶,那么这些都是愚夫自己心中迷惑而计著缘起的假相,如幻的假相,这不是圣贤人所应当有的,所应当行的。

【注释】“复当与余惑作因”:“余惑”,其他之妄惑。谓应再为其他妄惑之生因,而更生诸惑乱之法。如(就像)无明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之类的。“非幻惑因,不起过故”:并非如幻之(的)惑乱法,为余惑之生因,以诸幻事本身不生起任何情计之过故。“幻不起过,无有妄想”:诸幻事不自起过恶,不自起过患,以幻事本身无有妄想分别故。“幻者,从他明处生”:彼诸幻事,为从他五明咒术处而生起。

【义贯】“大慧白佛言:世尊,若惑乱”之法为“如幻者,复当与”其“余惑”乱之法为“作”生起之“因”,意思就是:惑乱继续生起惑乱,惑乱继续生起这个惑乱,而更生诸惑乱之法。“佛告大慧:”并“非”如“幻”之惑乱法,为其余“惑”乱法之生“因”,以诸幻事本身并“不起”任何“过”恶“故。大慧,”诸“幻”事“不”生“起过”恶的原因,因为以幻事本身“无有妄想”分别故。我们看到一切法、境、种种相,这本身境、相、种种一切法,并没有任何的妄想,妄想起于心啊,所以“大慧,”彼诸“幻”事“者”,系“从他”.五“明”咒术“处”而得“生”起,而“非”从“自”心“忘想过”恶“习气处生”起,“是故”幻事“不起”妄想分别之“过。大慧,”若分别幻事而起诸过恶;,“此”则“是愚夫”自“心”迷“惑”而生种种的“计著,非”诸“圣贤”所行“也”。那这里,有一个重点,就是,执着就坏了大事,执着就坏了菩提大事,住着就坏了圣人的心,也因此,想要不坏菩提,就不得住着。

574页。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圣不见惑乱,中间亦无实;中间若真实,惑乱即真实。舍离一切惑,若有相生者,是亦为惑乱,不净犹如翳。】

圣人是没有见到所谓的惑乱法,倒跟不倒叫做“中间”,颠倒或不颠倒,这个叫做“中间”,这个就是所谓“中道”,中间就是中道,倒于不倒的中间,中道的真常法,圣人这样了悟,其实圣人所了悟的也无实;因为也无可取证,所以意思就是,“中间亦无实”就是中道亦非圣人了悟有可取的真实性,中间的真常法,圣人了悟了,其实也没有实可取证之性,这些倒于不倒的中道法,如果真的是称为真实,就麻烦大了,有其自性,坏了,那么所显现的惑乱就叫做真实法。舍离一切惑,这有智慧的人,会舍离一切妄想或者是妄心、或者是妄念,当下就会契入真如,若有相生者,但此如果有见到,“相”就是真如之相,你舍离了一切惑,便契入真如,话讲回来,如果见有真如之相生起,那就麻烦大了,是真如亦为惑乱,真如从来不生,真如从来不灭。不净犹如翳,真如法中无有少法可取、可得,所以你取着于真如法,就会变成惑乱,“惑乱”就是不净,不净就会遮障你的心智。

【注释】“圣不见惑乱”:圣智者不见实有惑乱之妄法。以圣人知惑乱在心不在境:这一句也是重点,所以,修学佛道要了解,你没有办法去改变全世界所有人的观念,或者是外在的环境,但是你能够改变你的内心世界,使它安详知足,更有智慧,更宽广,更放得下,所以修学佛道,在心,而不在境,以境本无惑,因为境本来就没有所谓有跟无,而众生的心起妄而自惑。是故言:自心现、外性非性。“中间亦无实”:“中间”,指倒与无倒两者中间的真常之道。我们常常把认为离两边叫做中道,说到这个中间,就是中道,也不是真正的真实的真常,谓,不但惑乱无实,唯心所现(所谓惑乱者非惑乱,惑乱本身并没有惑乱之性,因为惑乱本身离有无、空相的意思,(未完)

慧律法师《楞伽经一二目录》01-76(未完)

楞伽经 77:你若动到“我很有修行”的念头便落入我见,就变成凡夫

楞伽经 78:如果你通达无我的道理就不会有什么动怒,反而很同情他

楞伽经 79:佛道就是忍辱的功夫,忍不下来就落入生灭,忍得下就见到清净自性

楞伽经80:因跟缘跟果没有死板的界限,有角度互换的时候,我们不是永远的主人

楞伽经81:别人演哪一出戏你管不着,重点在我们自己有没有妄想心

楞伽经82:同性恋会障道,其角度跟男女是一样的,佛的律学里是不允许的

楞伽经83:禁语就是叫你体悟法界性本来没有任何的言语。而散心杂话、信施难消

楞伽经84:大梦谁先觉,众生不能脱离生死就是忆念不舍爱恋假相

楞伽经85:看得破还是看不破,其关键只在你自心取著与不取著而已

楞伽经86:不是叫你去改变外在的增减,而是要注意你的内心,

楞伽经87:一个真的对法上契入的人对相的东西会没有兴趣

楞伽经88:能初发心不退者,成佛足足有余;

楞伽经89:无明跟业力把我们雕刻出来生生世世不同的面貌和业力

楞伽经90:心性没有任何增减,吃亏就不会觉得吃亏,占便宜是在造业而已

楞伽经91:初地乃至十地菩萨都得依佛的神力加持方得成就

楞伽经92:众生的思想是直线型的,没有三位一体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

楞伽经 93:佛的戒律比丘尼是不可以剃度比丘男众的,这规矩在末法时期乱了套

慧律法师《圆觉经》讲座 目录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